编辑:木木(收徒)来源:网友投稿更新时间: 23-02-10 08:54:38
当下市场,拥有超万亿规模,且行业增速还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行业确实不多。
2021年,国内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,同比增长30%,业务收入完成1.04万亿元,同比增长18%。
作为拥有13万条国内运输线,203条国际航班线路,无论是在运输、仓储还是用户体验,都已经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的顺丰,净利润差点腰斩。
根据顺丰2021年财报显示,全年营收2071.87亿元,同比增长34.55%;净利润42.69亿元,同比下降41.73%;扣非净利润下滑70.09%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净利润竟低于中通(47.55亿元),这意味着业绩下滑并不完全是行业的问题,而是顺丰自身出了问题。
从行业层面来看,快递行业本身就处于充分竞争状态,业务同质化严重。
随着极兔对百世的收购,菜鸟对三通一达的整合,以及京东并购德邦、达达对外扩张后,整个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将愈加激烈。
而对于顺丰来说,高端市场业务的增速已经跌至个位数,如果再不下沉,原本建立的高端市场份额也很难守得住。
01.成本问题
2021年,顺丰营业总成本1815.48亿元,同比增长40.94%,高于营业收入增速34.55%,巨额的成本是顺丰利润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。
成本结构中最大的两部分是人工和运力,人工占比46.04%,同比增长25.32%;运力成本占比39.03%,同比增长70.91%。
由此可见,运力成本是导致利润率下滑的主要原因,而在运输成本中最大的两项支出是油费和过路费。
其实这两笔费用在疫情期间是大幅下滑的,首先是政府停止高速收费;其次是油价大跌。
但到了2021年之后,不只是高速恢复收费,油价也就此大涨,布伦特原油全年涨幅超过50%,加大了顺丰的运力成本。
分季度来看,顺丰自2021年一季度后,净利润增速一直在下滑,直到2021年四季度才开始扭转,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6.07%。
四季度并购嘉里物流产生净利润3.71亿元,即便是扣除嘉里物流的并表利润,顺丰四季度的经营状况也在明显转好。
数据来源:IFind
其实嘉里物流对顺丰利润表的影响并没有这么大,四季度转好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油价下跌。四季度布伦特原油整体跌幅0.5%。
而这样的波动也只给了顺丰一个季度的喘息机会。年初至今,因乌俄战争以及全球通胀等多种因素,布伦特原油再次大涨34%(开油车的应该深有体会,油价涨疯了已经),上半年顺丰的业绩预期仍不会乐观。
快递本身是重资产行业,用户体验是由强大的运输网络来决定的,顺丰的优势在于飞机多、仓储和中转站多,而这些固定资产投资,也将产生巨额的折旧费用。
2021年,顺丰账面固定资产329.26亿元,固定资产折旧45.89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0亿元。
除了以上成本,顺丰还计提了5.79亿元的坏账(款收不回来了),占利润总额的8.12%。
02.艰难转型
同样是油价上涨,价格战激烈,为什么其他家快递可以保持稳健增长,顺丰却下滑如此严重?
区别就在于经营模式上,顺丰属于直营制,三通一达属于加盟制。直营意味着从揽件到最后配送的所有环节都要自己投入。顺丰2020年资本支出141.54亿元,2021年资本性支出288.95亿元。
考虑到下沉市场的成本问题,顺丰也在2020年成立了以加盟模式运营的品牌,主要服务经济型、下沉电商市场。
从直营模式到加盟模式的转变,必然要牺牲顺丰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品牌口碑,但对于顺丰来说也是没得选。
1.电商件在整个快递行业的占比超过70%,而且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加快,零售电商的需求量更高,而电商件本身利润微薄,对价格极其敏感。
2.三通一达在被菜鸟整合后,时效性跟顺丰的差距正在缩小,而且三通一达也在不断往上做高端,同时京东快递对外后,本身也加剧了高端市场的竞争。
3.作为顺丰最核心的速运部分,营收增速已经跌至7%,上年同期增长36%,顺丰亟须找到新的增长点,下沉不得不做。
2021年速运分部净利润38.32亿元,同比下滑54.89%,在速运分部不稳的情况下,顺丰开始布局快运以及同城。
就目前情况来看,快运分部2021年亏损5.82亿元,同比上年减亏35.88%,有好转迹象,但同城分部的亏损比上年增亏了18.81%至8.99亿元。
同城分部业务其实就是即时配送,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,价格相对较高但人力的成本更高。
参考美团,在配送方面每年要多花上百亿元补贴给骑手,其实这块业务短期也很难盈利。
03.百亿定增
巨额的资本性支出也为顺丰带来了高昂的财务压力。2021年9月份顺丰短期借款达到301.13亿元,四季度顺丰定增募集200亿元缓解了短期的财务压力,但全年的财务成本依然高达15.63亿元,同比增长83.38%。
按照57.18元/股增发价格来看,目前参与定增的机构全面亏损,顺丰股价高位(124.37元)至今跌幅已经超过50%。
长期来看,顺丰仍可能是口碑最好的那家快递之一,但短期巨额成本加上无休止的价格战,也给未来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。